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英伦漫话/无法跨越的身份\江 恒
来源: 大公报      时间:2023-06-01 09:52:51


【资料图】

英国编剧米桑.萨吉曾说,当我们审视英国的历史时,要意识到黑人一直在这里,对于她的这番话,王室卷入的非洲王子遗骸争议可谓最好的例证。

事情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埃塞俄比亚由皇帝特沃德罗斯二世统治,他因与大英帝国发生外交矛盾,遭到上万英军的大举入侵,经过一场激烈的战役,他的王国城堡被英国士兵洗劫,他本人不甘做俘虏而自杀。战后英国人掠夺了数以千计的当地文物,包括金冠和项链,还连带把年仅七岁的阿莱马耶胡王子与他的母亲蒂鲁沃克皇后带回英国,但其母在途中去世。阿莱马耶胡王子抵达英国后,被英国军官介绍给王室,并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资助去上学,由于不同的肤色,他在学校中饱受欺凌,度过了一个不幸的童年,在十八岁时患上肺炎病逝,应维多利亚女王的要求,他最后被安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

可是埃塞俄比亚人并没有将阿莱马耶胡王子遗忘,一个半世纪以来,有关他的遗骸何时能回家备受关注,埃塞俄比亚政府也一再要求英国归还王子的遗骸,因为人们认为他当初就是被英国人“偷走”的,就像他们偷走王宫中的财宝一样。正如埃塞俄比亚驻伦敦大使所言,请英国女王试想一下,如果她的一位亲人作为战俘被埋在异国他乡,她会有什么感受。二○○六年,当时埃塞俄比亚总统写信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挖掘王子的遗骸,但遭到拒绝。对于埃塞俄比亚索要王子遗骸,白金汉宫如此回应:“移走他的遗骸可能会影响埋葬在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地下墓室的人。在不打扰附近大量其他人的安息之地的情况下,挖掘遗骸的可能性很小。”

但英国王室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因为过去确曾有移走遗骸的先例。比如菲腊亲王母亲的灵柩,就在她去世十九年后按照她的遗愿,从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墓室迁到了耶路撒冷的橄榄山。英国记者凯瑟琳.本尼特也提到,很少有家庭能像英国君主那样大规模重新安置和搬迁祖先遗骸,有相当一批就被从温莎城堡转移到了毗邻的浮若阁摩尔宫,那里也是英国王室的埋葬地,长眠着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等王室成员。因此,坊间流传一种说法,认为王室不愿归还阿莱马耶胡王子遗骸,除了圣乔治教堂地下墓室安葬死者较多,已无法辨认和挖掘,主要担心此事与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挂上鈎。然而,此举无疑欲盖弥彰,按英国作家安德鲁.海文斯在《王子与掠夺者》一书中所说,非洲王子虽获得了王室的资助,但寄人篱下的身份从未改变,始终受他人主宰和支配。从书中的叙述和一些刺眼的照片来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孤独和苦难中度过,表情郁郁寡欢,直到他去世之前,都渴望着回到埃塞俄比亚。

与非洲王子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黑人公主莎拉,她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教女,待遇和处境更加优越,表面也更光鲜,但仍然无法摆脱身份的原罪。二○一六年ITV电视台拍摄的英剧《维多利亚》(Victoria),描述了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时期的故事,其中一位黑人小女孩格外引人瞩目,那便是莎拉。史书记载,她于一八四三年出生于西非的尼日利亚,是一名来自伊贝萨部落的公主,在她五岁的时候,其家族死于战乱,她被当作战利品俘虏,并被送到了奴隶贩子手中。之后她又落入英国海军船长弗雷德里克.福布斯手里,他用自己的姓和船的名字,给莎拉重新取名,并且为她洗礼,教她英语,将她完全西化,努力把她包装成一个完美的“礼品”送给维多利亚女王。而女王将她收为教女后,又违背莎拉的意愿包办了她的婚姻。一八八○年,年仅三十七岁的莎拉因患肺结核去世,她死前曾要求海葬,但遇到拒绝,最后被埋葬在遥远的葡萄牙马德拉岛。

纵观莎拉的一生,她从孤儿,到黑奴和祭品,再被当做礼物送给维多利亚女王,经历令人唏嘘。如同英国作家维多利亚.普林斯威尔在《莎拉.福布斯.博内塔的日记》一书中所写,她是一位非洲公主,却被重新施洗和教化,已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家庭;她像一颗珍贵的珠宝被当成礼物赠送,却不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她去王宫与女王喝茶看似家常便饭,却无处可称家或家人;她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最终意识到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她无法成为能够自由选择的人。

至于另一位有着黑人血统的历史人物黛朵.蓓尔又何尝不是如此,二○一三年上映的电影《佳人蓓尔》(Belle)便以她为原型,其作为英国海军上校与一名加勒比黑奴的私生女,曾在揭露臭名昭著的“宗号货船”保险诈骗案中发挥作用,当时船主为诈骗保险金,将一百多名生病的黑奴扔到海中浸死,印象派先驱透纳的风景画《奴隶船》灵感便来自于此,她的奔走疾呼推动了英国废除奴隶制进程。但电影美化了她的真实状况,尽管在贵族家庭的环境中长大,但她黝黑的肤色却时刻提醒着她的出身,必须学会接受与奴隶血统相关的残酷偏见。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